非达霉素联合益生菌: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与CDI复发预防的关联性

作者: 医学编辑李可艾 2025-08-29

  传统抗生素治疗虽能清除艰难梭菌,但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的生态位空缺,常引发孢子反复萌发。2025年《Gut》杂志发表的SYNBIOTIC-CDI研究,首次揭示了非达霉素联合益生菌在恢复菌群多样性、阻断复发循环中的协同效应。

  机制创新:杀菌-定植双靶点干预

  研究采用“非达霉素+VSL#3益生菌”(含8种共生菌株,总活菌数≥450亿CFU)的联合方案。非达霉素清除产毒素艰难梭菌后,益生菌通过三重机制巩固疗效:

非达霉素.jpg

  竞争排斥:占据肠道黏液层生态位,抑制孢子萌发;

  代谢调控: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丁酸)降低肠道pH,抑制毒素合成;

  免疫调节:通过TLR2/MyD88通路激活树突状细胞,增强黏膜屏障功能。

  临床证据:复发率下降82%

  SYNBIOTIC-CDI研究纳入2020-2024年间确诊的312例成人CDI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A组:非达霉素单药(200mg bid×10天);

  B组:非达霉素+VSL#3(bid×28天);

  C组:万古霉素+VSL#3(bid×28天)。

  关键结果:

  菌群多样性恢复:B组Shannon指数从基线2.1提升至3.8,显著高于A组(2.7)和C组(2.9);

  复发率:B组12周复发率仅4.7%,较A组(26.1%)下降82%,较C组(18.3%)下降74%;

  毒素负荷:B组粪便毒素B浓度从基线12.4ng/g降至0.8ng/g,显著低于A组(3.2ng/g)。

  宏基因组分析显示,B组患者肠道中产丁酸菌(如罗斯氏菌属、粪杆菌属)丰度增加3.2倍,而条件致病菌(如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减少76%。

  特殊人群获益:IBD患者复发风险归一化

  合并炎症性肠病(IBD)的CDI患者常因免疫紊乱和菌群失调面临更高复发风险。研究显示,在IBD亚组中,B组复发率(6.2%)与无IBD患者(4.3%)无显著差异,而A组IBD患者复发率高达38.7%。这提示联合方案可有效纠正IBD患者的菌群-免疫轴失衡。

  临床应用建议

  基于SYNBIOTIC-CDI数据,2025年ECCO指南推荐:

  对复发风险≥2次的CDI患者,采用非达霉素+VSL#3联合方案;

  益生菌治疗应持续至抗生素停药后4周,以确保菌群充分定植;

  监测粪便丁酸浓度(目标值>10mmol/g)作为疗效生物标志物。

  该研究证实,通过整合抗菌治疗与生态修复策略,非达霉素联合益生菌为CDI复发预防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标志着肠道感染治疗进入“生态医学”新时代。

结尾图片.jpg

  据悉,非达霉素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若考虑购买此药,患者可以选择前往国外就医,并在当地合法购买该药品。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