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巴洛沙韦 vs. 巴洛沙韦:cap依赖型核酸内切酶抑制剂的差异
玛巴洛沙韦与巴洛沙韦常被混淆,实则前者为前药,后者为活性代谢物。本文从化学结构、作用靶点及临床应用角度解析两者差异。
化学结构与代谢途径
玛巴洛沙韦(Xofluza®)是巴洛沙韦的乙酯前药,口服后经肠道和肝脏酯酶水解为巴洛沙韦。巴洛沙韦分子式为C27H23F2N3O7S,通过与PA亚基核酸内切酶的Cys161和His158残基共价结合,不可逆抑制酶活性。玛巴洛沙韦的设计延长了药物半衰期,使其单次给药后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达奥司他韦的10倍。
作用靶点与抗病毒谱
靶点特异性
巴洛沙韦直接抑制PA亚基核酸内切酶,阻断病毒“帽捕获”过程,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
奥司他韦靶向神经氨酸酶,通过阻止病毒释放抑制传播,但对核蛋白(NP)或基质蛋白(M1)突变的病毒株可能失效。
耐药性机制
巴洛沙韦耐药株多因PA亚基I38T/F/M突变导致药物结合力下降,全球耐药率约2.3%-4.4%。
奥司他韦耐药株主要由神经氨酸酶H275Y突变引起,耐药率在季节性流感中低于1%,但在禽流感H5N1中可达18%。
临床应用差异
用药方案
玛巴洛沙韦:单次口服,剂量依体重调整(20-80kg用40mg,≥80kg用80mg)。
巴洛沙韦:目前无直接口服制剂,需通过玛巴洛沙韦代谢生成,临床均使用玛巴洛沙韦原药。
药物相互作用
玛巴洛沙韦需避免与含多价阳离子(如钙、镁、铁)的药物或补充剂同服,因可能减少吸收。
奥司他韦与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无显著相互作用,但与丙磺舒合用可能延长半衰期。
预防效果
玛巴洛沙韦在家庭接触后预防中,使二代传播风险降低86%,优于奥司他韦的56%。
奥司他韦预防剂量为每日1次、75mg,需连续使用10天,而玛巴洛沙韦仍为单次给药。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