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法兰诱发重度骨髓抑制一例:抢救治疗与经验总结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7-28

  患者王先生,60岁,因确诊多发性骨髓瘤(MM)入院治疗。患者表现为骨痛、贫血及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45mL/min。根据病情,医生决定采用马法兰(Melphalan)化疗,初始剂量为每日10mg/m²,连续4天,每4周为一个周期。

headkonmed (27).jpg

  骨髓抑制发生与表现

  首个治疗周期结束后,患者出现明显骨髓抑制症状:白细胞计数降至0.8×10⁹/L(正常值4-10×10⁹/L),血红蛋白降至75g/L(正常值130-175g/L),血小板计数降至15×10⁹/L(正常值100-300×10⁹/L)。患者伴随发热(体温38.5℃)、乏力及牙龈出血,需立即干预。

  抢救治疗措施

  暂停化疗:立即停用马法兰,避免骨髓抑制进一步加重。

  支持治疗

  输注红细胞2单位,纠正贫血;

  输注单采血小板1治疗量,控制出血风险;

  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预防感染。

  生长因子应用

  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d,持续5天,促进中性粒细胞恢复;

  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15000U/d,持续7天,提升血小板计数。

  密切监测:每日检测血常规,观察骨髓抑制恢复情况。

  治疗结果

  经过一周治疗,患者白细胞计数回升至3.2×10⁹/L,血红蛋白升至95g/L,血小板计数升至60×10⁹/L,发热及出血症状缓解。

  经验总结

  剂量调整:肾功能不全患者需减少马法兰剂量。本例中,患者肌酐清除率45mL/min,建议剂量应减至70-100mg/m²,但实际未调整,导致严重骨髓抑制。

  预防性措施

  高危患者(如老年、肾功能不全)建议在化疗前预防性使用G-CSF;

  化疗期间每日监测血常规,及时发现骨髓抑制迹象。

  支持治疗时机:一旦出现3/4级骨髓抑制,应立即启动输血、输血小板及抗生素治疗,避免感染及出血并发症。

  多学科协作:骨髓抑制期需肿瘤科、血液科及感染科共同参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本例提示,马法兰治疗需严格掌握剂量及适应症,并加强骨髓抑制的监测与管理,以保障患者安全。

马法兰1).jp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1.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