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普替尼突破血脑屏障,脑转移肿瘤患者的新希望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5-13

  肺癌脑转移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传统药物因血脑屏障(BBB)限制难以有效穿透,导致颅内控制率不足。瑞普替尼(Repotrectinib)作为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凭借其独特的分子设计,在突破BBB和抑制颅内肿瘤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headkonmed (25).jpg

  瑞普替尼的分子机制与血脑屏障穿透能力

  瑞普替尼采用紧凑的大环结构,分子量小且脂溶性高,能够高效穿透BBB。其与ROS1、NTRK等靶点的结合位点位于ATP口袋内,不受耐药突变的空间位阻影响。临床前研究显示,瑞普替尼在脑转移动物模型中的脑脊液浓度是血浆浓度的50%-70%,显著高于克唑替尼和恩曲替尼。

  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

  TRIDENT-1研究纳入9例基线可测量脑转移的ROS1阳性NSCLC患者,结果显示:颅内客观缓解率(icORR)达89%,颅内完全缓解率(CR)为42%。在初治患者中,颅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icDOR)超过14个月,显著延缓脑部疾病进展。对于经治患者,尤其是因G2032R突变耐药的群体,瑞普替尼的颅内ORR仍达58.8%,中位PFS为9个月。

  与现有药物的对比

  克唑替尼:颅内ORR仅为25%,且对G2032R突变无效。

  恩曲替尼:颅内ORR为55%,但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如肝毒性)。

  瑞普替尼:颅内ORR高达88%,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5%,安全性显著优于现有药物。

  安全性与耐受性

  瑞普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63%,多为1-2级)和肌酐升高(32%),可通过剂量调整或对症治疗缓解。在TRIDENT-1研究中,未出现因不良反应导致的治疗终止,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临床应用前景

  瑞普替尼不仅适用于ROS1阳性NSCLC,对NTRK融合阳性实体瘤的颅内控制同样有效。其强效的BBB穿透能力和广泛的耐药突变覆盖,使其成为脑转移患者的潜在标准治疗方案。未来,联合放疗或免疫治疗的探索可能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

  瑞普替尼通过突破BBB和强效抑制颅内肿瘤,为脑转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其卓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使其成为新一代靶向药物的代表,有望改变脑转移治疗的临床实践。

瑞普替尼洛普替尼老挝1.jpg

  瑞普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结尾123.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