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曲沙 pralatrexate 的粘膜炎症预防与骨髓抑制管理
普拉曲沙作为首个获批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其疗效显著,但黏膜炎症和骨髓抑制是临床治疗中的两大挑战。通过分级预防、多学科协作及个体化干预,可有效降低治疗风险。
黏膜炎症的三级预防体系
黏膜炎症是普拉曲沙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70%,其中3级以上占12%-17%。其预防需从治疗前、中、后三阶段入手:
基础预防:治疗前需全面口腔检查,排除龋齿、牙周炎等感染源;治疗期间使用软毛牙刷,避免辛辣、过热食物,每日3次氯己定漱口液清洁口腔。
特殊防护:给药前5分钟至给药后30分钟含冰片,通过局部低温收缩血管,降低药物在黏膜的浓度。日本研究显示,此方法可使黏膜炎发生率降低42%。
药物干预:对高危患者(如既往化疗史、老年患者),可预防性使用亚叶酸钙(15mg口服,每6小时1次,用药后3天),降低3级黏膜炎风险。

若已发生黏膜炎,需根据WHO分级标准调整治疗:
1级(红斑、疼痛):局部应用苯佐卡因凝胶,联合冰敷缓解症状。
2级(溃疡、进食困难):暂停治疗至症状缓解至1级,恢复用药时剂量减至20mg/m²,并联合亚叶酸钙解救。
3级(广泛溃疡、无法进食):需住院支持,包括静脉营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吗啡缓释片镇痛。
骨髓抑制的动态监测与干预
骨髓抑制是普拉曲沙的另一主要毒性,表现为血小板减少(41%)和中性粒细胞减少(24%)。其管理需结合血常规监测和剂量调整:
血小板减少:若连续一周血小板<50×10⁹/L,暂停治疗;连续两周<50×10⁹/L,恢复后剂量减至20mg/m²;连续三周<50×10⁹/L则终止治疗。对顽固性血小板减少,可联合TPO受体激动剂(如罗米司亭1μg/kg/周皮下注射)。
中性粒细胞减少:ANC 500-1000/μL伴发热时,暂停治疗并给予G-CSF 5μg/kg/日皮下注射;ANC<500/μL或持续一周<1000/μL,需联合抗生素预防感染。

普拉曲沙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