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替尼耐药怎么办?耐药机制与应对策略
伊布替尼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耐药问题日益突出。
耐药机制:从分子到临床
BTK基因突变:最常见的是C481S突变,导致伊布替尼与BTK结合位点改变,药物亲和力下降。约60%-70%的耐药患者存在此突变。
旁路信号通路激活:BCR信号通路下游的PLCγ2突变或PI3K/AKT/mTOR通路异常激活,可绕过BTK抑制,维持肿瘤细胞增殖。
表观遗传改变:如P53缺失或突变、复杂核型异常,导致肿瘤细胞克隆进化,对伊布替尼不敏感。
临床表现:识别耐药信号
疗效减退:原发病症状(如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复发或加重,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计数上升。
疾病进展加速:骨髓浸润、肝脾肿大或新发器官受累(如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基因检测阳性:通过二代测序(NGS)检测到BTK C481S突变或PLCγ2突变。
应对策略:多维度干预
转换靶向药物:
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对BTK抑制剂耐药患者有效率达60%以上,尤其适用于伴P53缺失的患者。
新型BTK抑制剂:如阿卡替尼(Acalabrutinib)或泽布替尼(Zanubrutinib),对C481突变仍有部分活性,且心血管毒性更低。
PI3K抑制剂:如Idelalisib,单药有效率约40%-50%,但需警惕腹泻、肝毒性等副作用。
伊布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