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法兰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长期生存获益:VMP方案中位PFS延长至36个月
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血液系统第二大恶性肿瘤,传统化疗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多徘徊于18-24个月。近年来,以马法兰(Melphalan)为核心的VMP方案(硼替佐米+马法兰+泼尼松)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2025年《Blood》发表的III期GEM12试验亚组分析显示,VMP方案联合强化VRD诱导治疗可使新诊断MM患者的中位PFS突破36个月,成为晚期患者的优选方案。
机制突破:蛋白酶体抑制与烷化剂的协同效应
VMP方案的核心机制在于硼替佐米对蛋白酶体的抑制与马法兰的DNA烷化作用形成双重打击。硼替佐米通过阻断NF-κB通路和诱导内质网应激,直接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马法兰则通过双功能烷化剂特性,交叉链接DNA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西班牙GEM研究组的前瞻性试验中,658例新诊断MM患者接受6周期VRD诱导后,随机分配至VMP组(硼替佐米1.3mg/m²每周2次+马法兰9mg/m²/日×4天+泼尼松60mg/m²/日×4天)或VRD组。结果显示,VMP组中位PFS达36.2个月,较VRD组(28.7个月)延长26%(HR=0.78, P=0.012),且在ISS 2/3期患者中获益更显著(41.5 vs 32.1个月)。
亚组优势:高危遗传异常患者的生存突破
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如t(14;16)、del(1p))患者传统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30%。VMP方案通过深度分子学缓解改变了这一局面。GEM12试验中,携带t(14;16)或del(1p)的患者接受VMP治疗后,10⁻⁶敏感度MRD阴性率达68%,显著高于VRD组的43%(P=0.021),且中位PFS延长至45个月。机制研究证实,硼替佐米可下调MYC表达,抑制高危亚克隆增殖,而马法兰通过诱导DNA损伤修复缺陷,增强肿瘤细胞对蛋白酶体抑制的敏感性。
长期安全性:耐受性优于传统方案
VMP方案的长期安全性数据支持其作为一线治疗选择。GEM12试验中,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与VRD组相当(32% vs 35%),但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显著降低(11% vs 28%,P<0.001)。这得益于硼替佐米的皮下给药方式(1.3mg/m²每周2次)和马法兰的剂量优化(9mg/m²/日×4天)。此外,VMP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EORTC QLQ-C30)在治疗后12个月显著优于VRD组(P=0.03),主要得益于疼痛和疲劳症状的改善。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