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波西利治疗HR+/HER2-乳腺癌:疗效及副作用
HR+/HER2-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70%,内分泌治疗是早期和晚期患者的标准方案。然而,约50%的晚期患者会在5年内出现内分泌治疗耐药,导致疾病进展。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是驱动肿瘤细胞增殖的关键分子,其过度激活与内分泌治疗耐药密切相关。瑞波西利作为新一代高选择性CDK4/6抑制剂,通过阻断细胞周期G1/S期转换,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MONALEESA-2研究(2016年):针对绝经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瑞波西利(600mg/日,口服,3周/1周停药)联合来曲唑(2.5mg/日)的中位PFS达25.3个月,显著优于来曲唑单药(16.0个月,HR=0.568,P<0.001)。5年OS率提升至63.4%(单药组51.8%),成为首个证实总生存期获益的CDK4/6抑制剂联合方案。
MONALEESA-3研究(2018年):纳入726例绝经前/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瑞波西利联合氟维司群(500mg,每28天第1、15天注射)的中位PFS为20.5个月,氟维司群单药组为12.8个月(HR=0.593,P<0.001);中位OS达53.7个月(单药组41.5个月,HR=0.718,P=0.004),刷新晚期乳腺癌生存纪录。
MONALEESA-7研究(2018年):针对绝经前/围绝经期患者,瑞波西利联合他莫昔芬或非甾体类AI(如阿那曲唑)的中位PFS为23.8个月,对照组为13.0个月(HR=0.553,P<0.001);中位OS未达到(对照组40.7个月),5年OS率达70.2%(对照组46.0%)。
副作用管理:
瑞波西利的主要副作用源于其对正常细胞周期的抑制,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和QT间期延长,但多数为可逆且可管理。
血液学毒性:
中性粒细胞减少:3-4级发生率约60%-70%,但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发生率<2%。处理:治疗前检测基线血常规,治疗期间每2周监测;若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⁹/L,暂停用药至恢复至≥1.5×10⁹/L后恢复原剂量;若FN发生,永久停药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
贫血:3-4级发生率约10%,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严重贫血(Hb<7g/dL)可输血支持。
非血液学毒性:
QT间期延长:3-4级发生率约3%-5%,多发生于治疗前8周。处理:治疗前和每2个周期进行心电图(ECG)监测;避免联用其他已知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某些抗生素);若QTcF>500ms,暂停用药直至恢复至≤480ms后减量(600mg→400mg→200mg);若再次发生,永久停药。
肝功能异常:3-4级ALT/AST升高发生率约5%-10%,多为一过性。处理:治疗前检测肝功能,治疗期间每月监测;若ALT/AST>3×ULN且总胆红素>2×ULN,或ALT/AST>5×ULN,暂停用药直至恢复至≤1×ULN后恢复原剂量;若反复发生,考虑永久停药。
胃肠道反应:恶心(50%-60%)、呕吐(30%-40%)、腹泻(20%-30%)多为1-2级,可通过止吐药(如昂丹司琼)、止泻药(如洛哌丁胺)和饮食调整缓解。
特殊人群用药
绝经前患者:需联合卵巢功能抑制(OFS,如戈舍瑞林)或卵巢切除,以避免雌激素反弹。
老年患者(≥65岁):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密切监测骨髓抑制和心血管事件。
肝功能损害:轻度(Child-Pugh A)无需调整剂量;中度(Child-Pugh B)建议减量至400mg/日;重度(Child-Pugh C)禁用。
瑞波西利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