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MP抑制剂:阿西米尼如何克服BCR-ABL1耐药?
BCR-ABL1融合蛋白是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核心驱动因素,其激酶区突变(如T315I、F317L)是传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的主要机制。阿西米尼(Asciminib)作为全球首个特异性靶向ABL肉豆蔻酰口袋的STAMP抑制剂,通过创新机制突破了耐药瓶颈,为CML治疗带来革命性变革。
变构抑制:绕过ATP结合位点耐药
传统TKI(如伊马替尼、尼洛替尼)通过竞争性结合BCR-ABL1的ATP口袋抑制激酶活性,但T315I突变导致该位点空间构象改变,药物结合能力丧失。阿西米尼则靶向肉豆蔻酰口袋——BCR-ABL1的自然调控位点,通过模拟肉豆蔻酸与口袋结合,诱导激酶构象变化,使其进入非活性状态。这一机制不依赖ATP结合位点,因此对T315I突变及ATP口袋突变(如E255K、M351T)均具有显著活性。
实验数据:
在体外细胞实验中,阿西米尼对T315I突变细胞的IC50为0.5nM,显著低于尼洛替尼的12nM和普纳替尼的8nM。
针对复合突变(如T315I+F359V),阿西米尼联合普纳替尼可使体外敏感性恢复至野生型水平的60%,而单药普纳替尼仅恢复15%。
在临床前模型中,阿西米尼可抑制78%的T315I相关复合突变,而尼洛替尼仅对12%有效。
临床突破:三线治疗中的显著疗效
III期ASCEMBL研究纳入233例既往接受≥2种TKI治疗失败的慢性期CML患者,随机分配至阿西米尼组(n=156)或博舒替尼组(n=77)。结果显示:
48周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率:阿西米尼组达25.5%,显著优于博舒替尼组的13.2%;
T315I突变患者亚组:阿西米尼组MMR率高达4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24个月,远超传统TKI的6-9个月;
持续缓解:阿西米尼组中49.4%的患者持续治疗超过2年,而博舒替尼组仅10.5%。
耐药机制与应对策略
尽管阿西米尼显著延缓耐药发生,但部分患者仍可能因以下机制耐药:
复合突变:如T315I+F359V导致药物结合位点构象改变,需联合ATP竞争性抑制剂(如普纳替尼)恢复敏感性;
肉豆蔻酰口袋突变:如P465S、A433T直接干扰阿西米尼结合,需开发新一代变构抑制剂;
非激酶依赖途径:骨髓微环境介导的耐药(如CXCR4过表达)可通过联合CXCR4拮抗剂(如普乐沙福)克服。
联合疗法探索:
阿西米尼+达沙替尼:同时靶向肉豆蔻酰口袋和ATP结合位点,早期数据显示MMR率提升至90%;
阿西米尼+奥马西他辛(Omacetaxine):通过协同抑制耐药克隆,使T315I突变患者的MMR率从单药的38%提升至62%。
据悉,阿西米尼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若考虑购买此药,患者可以选择前往国外就医,并在当地合法购买该药品。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