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可替尼乳膏 vs. 皮质类固醇:轻中度AD患者的优选方案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8-07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以剧烈瘙痒和慢性皮损为特征的2型炎症性疾病,全球成人患病率达4.6%,儿童更高。传统治疗中,外用皮质类固醇(TCS)因起效快、成本低被广泛使用,但其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感染风险增加及停药后复发率高。近年来,靶向JAK-STAT通路的卢可替尼乳膏凭借其精准抗炎和长期安全性优势,成为轻中度AD治疗的新选择。本文基于真实世界数据与临床试验结果,对比两种疗法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headkonmed (12).jpg

  一、疗效对比:快速起效与长期控制

  短期疗效

  卢可替尼乳膏:在Ⅲ期TRuE-AD1/AD2研究中,1.5%卢可替尼乳膏治疗8周后,53.8%患者达到研究者整体评估(IGA)0/1分(完全或基本清除),EASI75应答率达60.9%,且用药后12小时内即可显著减少皮损和瘙痒。一项开放标签2期研究显示,首次用药后15分钟瘙痒NR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比例达30%,这与其直接抑制IL-31等瘙痒介质的JAK通路机制相关。

  TCS:中效TCS(如糠酸莫米松)治疗2周后,EASI50应答率约65%,但需每日1-2次持续使用,且停药后1个月内复发率高达40%-60%。

  长期疗效

  卢可替尼乳膏:52周长期随访显示,77.8%患者维持IGA 0/1分,复发率仅15.3%。在真实世界研究中,89.8%单药治疗患者6个月内无发作,且81.2%患者减少了对其他局部治疗的需求。

  TCS:长期使用(>4周)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功能进一步受损,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风险。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连续使用TCS超过3个月的患者中,32%出现皮肤萎缩,15%发生继发感染。

  二、安全性对比:局部反应与全身风险

  局部不良反应

  卢可替尼乳膏: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应用部位反应(如灼热感、刺痛)发生率仅5.2%,且多数为轻度(1-2级)。其血浆浓度极低,未观察到与血液学参数相关的临床变化。

  TCS:中效TCS治疗期间,12%患者报告皮肤萎缩,8%出现毛细血管扩张,长期使用(>6个月)者痤疮样皮疹发生率达20%。

  全身风险

  卢可替尼乳膏:因局部用药血浆暴露量不足口服制剂的1%,未观察到全身性JAK抑制剂相关的严重感染、血栓或恶性肿瘤风险。

  TCS:长期大面积使用(>30%体表面积)可能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库欣综合征(发生率约0.5%)。儿童患者中,TCS使用与身高增长迟缓相关,每增加1克TCS用量,身高Z评分下降0.03。

  三、临床决策建议

  优先选择卢可替尼乳膏的场景

  需长期治疗(>3个月)的患者

  面部、皮肤褶皱等敏感部位皮损

  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需规避全身副作用者

  TCS的适用场景

  急性期快速控制严重皮损(如渗出、结痂)

  短期(<2周)间歇性使用

  经济条件有限且无长期用药需求者

芦可替尼乳膏孟加拉.png

  据悉,卢可替尼乳膏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若考虑购买此药,患者可以选择前往国外就医,并在当地合法购买该药品。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结尾图片.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