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靶向药瑞维美尼的重要信息:QTc间期监测方案和肝毒性管理
瑞维美尼作为一种新型靶向药物,在治疗KMT2A重排白血病的同时,也伴随着QTc间期延长和肝毒性等潜在风险。因此,制定有效的QTc间期监测方案和肝毒性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QTc间期延长是瑞维美尼治疗中常见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之一,可能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因此,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前4周至少每周一次,之后至少每月一次,以监测QTc间期变化。若QTc间期>480毫秒,应暂停使用瑞维美尼,并检查电解质水平,纠正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当QTc间期恢复至≤480毫秒后,可考虑重新开始瑞维美尼治疗,但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肝毒性管理方面,瑞维美尼治疗期间应每月评估肝功能指标,如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若出现肝酶升高,应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管理。对于轻度肝酶升高,可继续观察并定期复查肝功能;若肝酶持续升高或出现黄疸等症状,应暂停瑞维美尼治疗,并启动保肝治疗。在保肝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直至肝酶恢复正常水平后再考虑恢复瑞维美尼治疗。
此外,患者在使用瑞维美尼期间应避免联用其他已知会延长QTc间期的药物,以及具有肝毒性的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其对不良反应的认识和自我监测能力,也是确保治疗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瑞维美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