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艾代拉里斯与依鲁替尼治疗的真实世界回顾性对比分析‘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治疗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新治疗方案的应用大幅改善了患者预后。但与此同时,由于 CLL 本身引发的血液疾病状态,以及治疗手段带来的免疫抑制,患者面临着更高的感染风险。如何依据抗肿瘤药物引发机会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患者个体特征,做好抗感染预防工作,成为临床治疗中的关键一环。磷脂酰肌醇3 - 激酶抑制剂艾代拉里斯(idela)和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brutinib是首批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性(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口服靶向药物。本研究对接受R - idela(n = 171)或依鲁替尼(n = 244)治疗的R/R CLL患者进行真实世界回顾性分析。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停药原因等。结果显示伊布替尼组的PFS和OS均显著长于R - idela组,多变量分析中仅PFS有显著差异。停药常见原因包括毒性和CLL进展。总体而言,依鲁替尼在疗效和耐受性上明显优于R - idela,但对于特定高度选择的患者,R - idela方案仍可作为合理选择。
选取接受R - idela(n = 171)或依鲁替尼(n = 244)治疗的R/R CLL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中位年龄等;分析患者的肿瘤相关特征,如肿瘤蛋白p53(TP53)畸变和复杂核型情况;记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统计停止治疗的原因等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进行多变量分析以进一步明确两者差异。
两组患者中位年龄相近,R - idela组为70岁,依鲁替尼组为69岁。R - idela组肿瘤蛋白p53(TP53)畸变和复杂核型呈升高趋势(53% vs. 44%,p = 0.093;57% vs. 46%,p = 0.083),虽差异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但提示两组患者肿瘤生物学特性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伊布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更长(40.5个月 vs. 22.0个月;p < 0.001)。总生存期(OS)方面也呈现类似结果,伊布替尼组中位OS为54.4个月,R - idela组为37.7个月,p = 0.04。在多变量分析中,两种药物之间只有PFS保持显著差异,OS差异不再显著。
在本次真实世界回顾性分析涉及的常规实践中接受治疗的R/R CLL患者里,依鲁替尼在疗效(PFS和OS表现)和耐受性(毒性导致停药比例较低)方面明显优于R - idela。不过,对于那些没有其他合适治疗选择的高度选择的患者,R - idela方案因其自身特点,仍有可能被视为一种合理的治疗选择。
艾代拉里斯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