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昔替尼长期治疗晚期肾癌:高血压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累积发生率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9-04

  阿昔替尼作为高选择性VEGFR-1/2/3抑制剂,在晚期肾癌(mRCC)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但其长期使用对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备受关注。基于多项国际多中心研究及真实世界数据,高血压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已成为阿昔替尼长期治疗中最需监测的两大不良反应。

阿昔替尼(1).jpg

  高血压的累积发生率与机制

  阿昔替尼通过抑制VEGFR信号通路,减少血管生成相关因子释放,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引发血压升高。AXIS试验(III期)中,阿昔替尼治疗组高血压发生率达40%,其中3-4级高血压占16%。日本真实世界研究显示,长期用药(≥12个月)患者高血压累积发生率高达66%,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当剂量超过10mg/d时,高血压发生率升至85%。值得注意的是,血压升高可能成为阿昔替尼抗肿瘤活性的标志:一项纳入723例患者的分析表明,治疗早期出现高血压(前8周)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较无高血压患者延长2.1个月(8.3 vs. 6.2个月)。

  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累积发生率与临床意义

  阿昔替尼通过抑制甲状腺血管生成,干扰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或甲状腺炎。III期KEYNOTE-426研究中,阿昔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组甲减发生率达19%,其中3-4级甲减占3%。真实世界数据显示,长期治疗患者甲减累积发生率可达30%,且多发生于用药前6个月。甲减虽多为无症状性(如TSH升高但T4正常),但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乏力、认知障碍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一项纳入21例预后良好mRCC患者的II期研究显示,通过定期监测TSH并补充左旋甲状腺素,甲减患者治疗中断率降至5%,远低于未干预组(22%)。

  长期管理策略

  针对高血压,建议基线血压≥140/90 mmHg的患者优先启动阿昔替尼,并联合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或ARB类药物(如氯沙坦)控制血压。治疗期间每2周监测血压,若收缩压持续≥16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需暂停用药并调整降压方案。对于甲状腺功能异常,推荐治疗前检测TSH、游离T4,每3个月复查一次。若TSH>10 mIU/L伴T4降低,立即启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起始剂量25-50 μg/d),并每4-6周调整剂量直至TSH恢复正常。

结尾图片.jpg

  阿昔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