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泊马度胺Pomalidomide治疗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8-22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泊马度胺治疗中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3/4级发生率达40%-50%,严重时可引发致命性感染。通过分级管理策略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一、预防性使用G-CSF

  美国ASCO指南推荐,对于接受泊马度胺治疗的患者,若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⁹/L或既往有FN(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病史,应在每个周期第8-14天预防性使用G-CSF(5μg/kg/d)。NORA研究亚组分析显示,预防性使用G-CSF可使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从38%降至12%,感染相关住院率从22%降至7%。

泊马度胺.jpg

  二、剂量调整与治疗中断

  根据CTCAE 5.0标准,当ANC(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⁹/L时,需暂停泊马度胺治疗直至ANC恢复至≥1.0×10⁹/L,随后剂量降至3mg/d。若第二次出现同样情况,则进一步减量至2mg/d或停药。雅典大学Terpos团队的研究表明,严格遵循剂量调整方案可使治疗中断率从41%降至18%,同时不影响总体缓解率(ORR 82.6% vs 80.3%)。

  三、抗感染治疗优化

  对于ANC<0.5×10⁹>38.3℃)的患者,需立即启动广谱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并在48小时内根据培养结果降阶梯。中国浙江大学团队发现,联合使用G-CSF和预防性抗生素可使粒细胞缺乏期感染发生率从68%降至29%。此外,对于反复发生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可考虑每月输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以增强免疫防御。

  四、新型药物干预

  长效G-CSF(如培非格司亭)可显著减少注射频次。III期ADVANCE试验纳入600例接受化疗的实体瘤患者,显示单次注射培非格司亭可使FN发生率从28%降至10%。尽管该研究未针对泊马度胺,但其结果为RRMM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管理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批准培非格司亭用于泊马度胺相关骨髓抑制的预防。

结尾图片.jpg

  泊马度胺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