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派替尼克服KIT耐药突变在GIST治疗中的新进展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8-21

  机制突破:双重抑制KIT开关口袋与活化环

  瑞派替尼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GIST四线治疗药物,其核心优势在于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TKI与ATP竞争性结合激酶结构域,瑞派替尼通过同时锁定KIT蛋白的开关口袋(Switch Pocket)和活化环(Activation Loop),形成“开关控制”效应。这一机制使其可有效抑制包括KIT外显子9、11、13、17等在内的多种原发及继发突变,尤其对继发于伊马替尼耐药的KIT外显子17突变(如D842V、N822K)具有显著活性。

瑞派替尼.png

  临床证据:KIT外显子11突变人群的生存获益

  2024年ESMO大会公布的长期随访数据显示,在瑞派替尼对比舒尼替尼二线治疗中国GIST患者的Ⅲ期研究中,KIT外显子11原发突变人群的中位总生存期(mOS)未达到(NR),而舒尼替尼组为28.6个月,死亡风险降低42%(HR=0.58)。此外,瑞派替尼组患者接受后续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6.8个月,与舒尼替尼二线治疗的mPFS(7个月)相当,证实其前线使用不影响后线TKI疗效。

  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中,60例二线治疗患者中,瑞派替尼治疗KIT外显子11突变人群的mPFS达11.4个月,显著优于舒尼替尼组的1.6个月(P<0.001),且客观缓解率(ORR)为29% vs 3.4%,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仅为7% vs 34%。

  复杂耐药突变的治疗策略

  对于携带多重耐药突变(如KIT外显子9+17突变)的晚期GIST患者,瑞派替尼联合局部治疗展现出长期生存潜力。江苏省肿瘤医院报道的1例60岁男性患者,在经历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三线治疗失败后,基因检测发现KIT外显子9(A502_Y503dup)及外显子17(N822K)突变。患者接受瑞派替尼150mg每日一次治疗,联合肝脏转移灶微波消融术后,总生存期(OS)超过29个月,且治疗期间仅出现1级脱发,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临床实践启示

  基因分型指导治疗:CSCO指南已将瑞派替尼列为KIT外显子11突变GIST患者的二线I级推荐,其疗效显著优于舒尼替尼(mPFS: 11.4 vs 1.6个月)。

  前线治疗优先序贯:瑞派替尼前线使用不影响后续TKI疗效,且可降低30%患者因疾病进展失去四线治疗机会的风险。

  联合治疗探索:对于局部进展患者,瑞派替尼联合局部消融或手术可延长生存期,需进一步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普适性。

结尾图片1.jp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