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随访数据」贝组替凡治疗VHL相关肿瘤:长期疗效与安全性
在抗癌治疗的漫长探索中,针对希佩尔-林道(VHL)综合征相关肿瘤的治疗始终是医学界的一大挑战。VHL综合征是一种由VHL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易患肾细胞癌(RCC)、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种肿瘤。近日,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上的2期LITESPARK-004试验提供了长达5年的随访数据,全面解析了贝组替凡(Belzutifan)在治疗VHL相关肿瘤中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
长期疗效显著
LITESPARK-004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2期研究,旨在评估贝组替凡在VHL病相关RCC及其他肿瘤患者中的疗效。研究共纳入61例肾细胞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长达49.9个月。结果显示,接受贝组替凡治疗的肾细胞癌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67%,其中11%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56%的患者达到部分缓解。这一数据表明,贝组替凡能够显著缩小肿瘤体积,甚至使部分患者的肿瘤完全消失。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贝组替凡的疗效具有持久性。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未达到,意味着许多患者的缓解效果能够持续很长时间。此外,总体人群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9.8个月,4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估计有79%,这表明贝组替凡能够长期控制病情,为患者带来稳定的生存获益。
除了肾细胞癌,贝组替凡在其他VHL相关肿瘤中也表现出色。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ORR达到了48%,其中8%达到完全缓解;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ORR更是高达91%,其中50%达到完全缓解。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贝组替凡对VHL相关肿瘤的广泛疗效。
安全性可控
在疗效显著的同时,贝组替凡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研究中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贫血(89%)、疲劳(66%)、头晕(25%)和恶心(25%)。尽管贫血的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为轻度至中度,且可通过支持治疗得到有效管理。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贫血(11%)、疲劳(5%)、尿路感染(2%)等,但未观察到4级或5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21%的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中断治疗,16%的患者降低了剂量,但整体而言,贝组替凡的耐受性良好,且大多数患者能够继续接受治疗。截至数据统计时,仍有36例患者继续接受贝组替凡治疗,这进一步证明了其长期使用的可行性。
贝组替凡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