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罗替尼副作用:常见不良反应与安全性管理指南
作者:
医学编辑李可艾
2025-07-04
拉罗替尼作为NTRK基因融合阳性实体瘤的首选治疗药物,其安全性数据备受关注。
临床试验显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肌肉骨骼疼痛、疲劳、呕吐、咳嗽、便秘和腹泻。其中,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但仅5%与治疗直接相关。针对消化系统副作用,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油腻食物,必要时使用止吐或通便药物;对于肝酶升高,需在治疗初期每2周监测一次肝功能,后续每月复查,并根据严重程度调整剂量或停药。神经系统毒性(如头晕、步态异常)虽罕见,但需立即报告医生并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此外,拉罗替尼可能影响生育能力,育龄患者需充分沟通风险。剂量调整方面,成人患者首次减量可降至每日两次、每次75毫克,再次减量至50毫克,最低耐受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100毫克;儿童患者则按体表面积梯度减量。总体而言,拉罗替尼的副作用可控,通过定期监测和个体化管理可最大限度保障治疗安全性。
拉罗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选择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