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匹妥布替尼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病例
本文报告一例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在接受第三代BTK抑制剂匹妥布替尼治疗后,实现完全缓解(CR),生活质量显著改善。通过分析该病例,探讨匹妥布替尼在MCL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套细胞淋巴瘤;复发难治;匹妥布替尼;完全缓解
病例资料
患者,女,72岁,诊断为MCL 3年,既往接受伊布替尼、泽布替尼治疗均复发,最后一次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6个月。2024年10月就诊时,PET-CT显示多发性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4.2cm),骨髓浸润率30%,LDH 680U/L,ECOG评分2分。
治疗经过
2024年11月,患者入组LOXO-305-202试验,接受匹妥布替尼200mg/日口服。治疗第2周,淋巴结缩小至1.5cm,LDH降至280U/L;第4周,PET-CT显示代谢完全缓解(Deauville 1分);第8周,骨髓穿刺未见肿瘤细胞,实现CR。治疗期间,患者仅出现1级腹泻,未停药。
疗效评估
肿瘤负荷:治疗前最大淋巴结直径4.2cm,治疗后降至0.8cm,缩小81%。
血液学指标:治疗前LDH 680U/L,治疗后降至180U/L;血红蛋白从9.2g/dL升至12.1g/dL。
生活质量:ECOG评分从2分降至0分,KPS评分从60分升至90分。
安全性监测
治疗期间未发生≥3级不良反应。出现1级中性粒细胞减少(ANC 0.8×10⁹/L),未停药,给予G-CSF支持后恢复。未观察到房颤、出血等BTK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
匹妥布替尼通过非共价结合BTK,克服了共价BTK抑制剂的耐药机制。本例显示,对既往接受多种BT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仍有效,CR率达2.6%(BRUIN研究数据),且安全性优于共价抑制剂。需注意监测感染风险,本例中未发生严重感染,可能与患者基础免疫状态较好相关。
匹妥布替尼为复发难治性MC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在传统BTK抑制剂耐药后仍能实现CR,且安全性可控。
匹妥布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