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戈替尼在中国临床试验进展,何时能上市?
非戈替尼作为JAK1选择性抑制剂,在中国已完成多项临床试验,并展现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本文梳理其临床试验进展、监管动态及市场预测,为关注该药物的各方提供参考。
非戈替尼;临床试验;中国上市;JAK抑制剂
临床试验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适应症:
II期研究(NCT03842433):纳入117例中重度UC患者,结果显示非戈替尼200mg组临床缓解率达34.5%,显著高于安慰剂组(5.6%)。
III期研究(NCT04794097):已完成入组,预计2025年Q2公布顶线数据。
类风湿关节炎(RA)适应症:
III期研究(NCT03970428):纳入450例对传统DMARDs应答不足的RA患者,结果显示非戈替尼100mg组ACR20应答率为68.3%,显著优于安慰剂组(29.7%)。
银屑病关节炎(PsA)适应症:
II期研究(NCT04236741):结果显示非戈替尼200mg组ACR20应答率为62.1%,优于安慰剂组(23.8%)。
监管动态
优先审评资格:
2024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授予非戈替尼治疗UC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加速其审评流程。
技术审评进展:
根据CDE官网信息,非戈替尼UC适应症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进入“在审批”阶段,预计2025年Q3获批。
医保谈判准备:
吉利德科学已启动非戈替尼的医保准入策略,计划通过降价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市场预测与竞争格局
市场规模:
中国UC患者约130万,中重度患者占比30%-40%,潜在市场规模超50亿元。
竞争药物:
乌帕替尼(艾伯维)已获批UC适应症,2024年销售额达18.7亿元;托法替布(辉瑞)销售额为12.3亿元。
定价策略:
非戈替尼美国定价为每月5800美元,预计中国上市后年治疗费用为15万-20万元,通过医保谈判后可能降至5万-8万元。
临床试验数据解读
UC临床缓解率:
非戈替尼200mg组第8周临床缓解率(Mayo评分≤2且无子评分>1)为34.5%,显著高于安慰剂组(5.6%,P<0.001)。
内镜改善率:
第8周时,非戈替尼组内镜改善率(Mayo内镜评分0或1分)达41.2%,安慰剂组为9.8%。
安全性数据:
非戈替尼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3%,主要为感染(6.5%);无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报道。
未来展望
适应症扩展:
非戈替尼计划开展克罗恩病、强直性脊柱炎等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联合治疗探索:
正在研究非戈替尼与抗TNF-α抗体(如英夫利西单抗)的联合疗法。
患者支持计划:
吉利德科学将推出患者援助项目,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非戈替尼在中国已完成关键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Q3获批UC适应症。其JAK1选择性设计带来的安全性优势,结合高效的临床疗效,有望在UC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非戈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