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KRAS G12C突变NSCLC患者使用索托拉西布后肿瘤缩小的病例分析
本文报告一例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索托拉西布(Sotorasib)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分析其治疗过程及机制,为临床提供参考。
KRAS G12C突变;索托拉西布;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缩小
病例概述
患者,男性,72岁,吸烟史40年,因“咳嗽、咳痰伴胸痛2个月”就诊。胸部CT显示左肺下叶肿块(直径约5.2 cm),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经穿刺活检确诊为KRAS G12C突变NSCLC(IV期)。既往接受过含铂双药化疗及免疫治疗(帕博利珠单抗),但疗效不佳,PD-L1表达为阴性(TPS 1%)。
治疗经过
基线评估
肿瘤负荷:左肺下叶肿块(5.2 cm×4.8 cm),纵隔淋巴结(2.3 cm×1.8 cm)。
基因检测:KRAS G12C突变阳性,TP53共突变。
体力状态(ECOG PS):1分。
索托拉西布治疗
方案:口服索托拉西布960 mg/d,连续治疗。
治疗2周后:患者咳嗽、胸痛症状缓解,体力状态改善。
治疗8周后:复查CT显示左肺下叶肿块缩小至3.8 cm×3.2 cm,纵隔淋巴结缩小至1.2 cm×1.0 cm。
治疗16周后:肿瘤进一步缩小至2.5 cm×2.0 cm,纵隔淋巴结消失,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
安全性评估
不良反应:1级腹泻(5%),未发生≥3级不良事件。
实验室检查:ALT、AST轻度升高(均未超过2×ULN),未干预自行恢复。
机制解析
索托拉西布通过与KRAS G12C突变蛋白的半胱氨酸残基共价结合,锁定其于非活性GDP结合状态,阻断下游MAPK信号通路。体外实验显示,其对KRAS G12C突变细胞的IC50为3.2 nM,而对野生型KRAS无抑制作用。CodeBreaK 100研究证实,索托拉西布单药治疗的ORR为37.1%,中位PFS为6.8个月。
讨论与启示
患者选择
本例患者为KRAS G12C突变阳性,且既往治疗失败,符合索托拉西布的适应症。
共突变TP53可能影响疗效,但未显著降低索托拉西布的抗肿瘤活性。
治疗策略
索托拉西布单药治疗可显著缩小肿瘤,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联合SHP2抑制剂(如TNO155)或MEK抑制剂(如曲美替尼)可能克服继发性耐药。
索托拉西布为KRAS G12C突变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本例患者经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证实其临床有效性。
索托拉西布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