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替尼相关的浆液性视网膜病变在治疗转移性皮肤和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临床特征
关于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抑制(比美替尼)相关的浆液性视网膜病变在治疗转移性皮肤和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临床特征,以下是对相关研究介绍:
研究设计与参与者
研究设计:前瞻性观察、队列、横断面研究。
参与者:30名转移性皮肤黑色素瘤(CM)患者和5名葡萄膜黑色素瘤(UM)患者接受了MEK抑制剂比美替尼(对于CM患者)或比美替尼与蛋白激酶C抑制剂sotrastaurin(对于UM患者)的联合治疗。

研究方法
进行了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
最佳矫正视力测定
压平眼压测量
裂隙灯检查
间接检眼镜检查
数字彩色眼底照相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在特定病例中,还进行了视野测试和眼电图(EOG)检查。此外,从部分患者中采集了血样,以分析针对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蛋白的自身抗体的存在。
主要结果指标
视觉症状
视力
眼底外观
OCT特征
眼底自发荧光(FAF)
EOG
研究结果
视觉症状:6名CM患者(20%)和2名UM患者(40%)报告了视觉症状,这些症状均为轻微且短暂,出现的中位时间为3.5天(范围从<1小时至3周)。
OCT特征:在77%的CM患者和60%的UM患者中检测到了视网膜下液(SRF)。在受SRF影响的26名患者中,85%的患者中央凹受到影响。
EOG检查:对11名患者的19只眼睛进行了EOG检查,其中16只眼睛(84%)在OCT上显示SRF,且15只眼睛(94%)显示出异常的Arden比率(<1.65)。
自身抗体:在3名接受测试的CM患者和2名UM患者中发现了广泛的抗视网膜抗体,而在所有6名接受测试的患者中均检测到了抗RPE抗体。
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接受比美替尼治疗的转移性CM和UM患者均可出现时间依赖性且可逆性的浆液性视网膜病变。
视觉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视觉症状,但这些症状通常是轻微且短暂的。
可能原因:比美替尼相关的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药物毒性,但研究也发现了抗视网膜和抗RPE抗体的存在,表明自身免疫机制也可能参与其中。
对于接受比美替尼治疗的转移性CM和UM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监测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一旦出现视觉症状或OCT检查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采取其他干预措施以减轻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比美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