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瑞司美替罗:作用机制与血栓风险警示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10-23

  瑞司美替罗作为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TPO-R)激动剂,通过特异性激活肝脏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R-β),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治疗中展现独特优势。其作用机制聚焦于调节肝脏脂质代谢,减少肝细胞脂肪堆积并改善纤维化,但需警惕血栓形成的潜在风险。

  作用机制解析

  瑞司美替罗通过高选择性激活THR-β受体,抑制肝脏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从而降低肝细胞内脂质沉积。临床中,该药物可显著改善MASH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52周治疗可使26%患者实现脂肪性肝炎消退且纤维化未恶化。其靶向性设计避免了传统TPO-R激动剂对骨骼、心脏等组织的非特异性激活,减少了甲状腺轴紊乱等副作用。

瑞司美替罗.jpg

  血栓风险警示

  尽管瑞司美替罗不直接作用于血小板生成,但需关注两类潜在血栓风险:

  基础疾病叠加风险:MASH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如肥胖、糖尿病),这类人群本身血栓前状态较高,用药期间需监测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

  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若患者同时使用抗凝药(如华法林)或抗血小板药(如氯吡格雷),需定期评估凝血功能。例如,与中度CYP2C8抑制剂联用时,瑞司美替罗血药浓度升高,可能间接影响凝血平衡。

  管理策略建议

  基线评估:用药前筛查患者血栓高危因素(如静脉曲张史、长期卧床),必要时启动预防性抗凝。

  动态监测:治疗期间每3个月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若血小板持续>450×10⁹/L或出现不明原因肢体肿胀,需暂停用药并排查深静脉血栓。

  患者教育:告知患者避免长时间静止(如久坐、久卧),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立即就医。

结尾图片.jpg

  据悉,瑞司美替罗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若考虑购买此药,患者可以选择前往国外就医,并在当地合法购买该药品。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