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美吉泮Rimegepant的预防性治疗潜力:每月8剂能否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
偏头痛作为一种高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全球患者超13亿,其反复发作特性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传统预防性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因非特异性作用机制,常导致耐受性差、依从性低等问题。瑞美吉泮(Rimegepant)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偏头痛急性治疗及预防性治疗的CGRP受体拮抗剂,其预防性疗效备受关注。本文结合多项临床研究数据,探讨每月8剂(隔日1次)的给药方案能否有效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
一、核心机制:靶向阻断CGRP介导的神经炎症
CGRP是偏头痛发作的核心介质,其水平在头痛发作时显著升高,通过扩张脑血管、激活神经源性炎症和增强疼痛信号传递形成恶性循环。瑞美吉泮通过高亲和力结合CGRP受体,阻断其与配体的结合,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和血管扩张。与传统曲普坦类药物不同,瑞美吉泮不依赖血管收缩机制,因此无心血管风险,且不会因长期使用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
二、临床证据:每月8剂显著降低发作频率
12周关键试验:每月减少4.3天头痛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2/3期试验纳入747例发作性偏头痛患者,隔日服用瑞美吉泮75mg(每月8剂)持续12周。结果显示,治疗组每月偏头痛天数较基线减少4.3天,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3.5天(p=0.0099)。此外,中重度头痛发作频率降低49.1%,患者因偏头痛导致的工作缺勤率下降40%。
52周开放标签研究:长期疗效持续
在52周的开放标签扩展研究中,747例患者继续隔日给药,每月偏头痛天数持续下降,第52周时较基线降低5.2天。轻度疼痛时长减少24.4%,中度疼痛减少44.9%,重度疼痛减少44.7%。值得关注的是,长期治疗未发现MOH风险,且肝功能异常、高血压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1%。
真实世界数据:中国患者获益明确
2023年在中国开展的Ⅲ期试验纳入1431例患者(其中80%为中国人群),结果显示,单次口服瑞美吉泮75mg后2小时,66.6%的患者实现无疼痛状态,且疗效持续48小时。按需治疗12周后,患者每月偏头痛天数平均减少2.6天,中重度患者减少2.8天。
三、患者偏好与依从性:口崩片设计提升治疗体验
瑞美吉泮采用专利口腔崩解片技术,无需饮水即可舌下含服,30秒内完全崩解。这一设计尤其适合急性发作时伴随恶心、呕吐的患者,或需在公共场所快速用药的场景。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口崩片使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至85%,而传统片剂仅为60%-70%。患者反馈称:“服用瑞美吉泮后,我感觉自己像个正常人,而非时刻被药物副作用提醒的病人。”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