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卡麦角林诱发高血压及精神症状的病例分析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7-07

  病例背景

  患者为45岁女性,因“月经紊乱伴溢乳2年”诊断为垂体泌乳素瘤,肿瘤直径6mm,泌乳素水平1200μg/L(正常值<25μg/L)。既往无高血压、精神疾病史,家族史阴性。

headkonmed (3).jpg

  治疗方案

  患者接受卡麦角林治疗,初始剂量0.5mg/周,因泌乳素控制不佳,3个月后调整为1mg/次,每周2次。治疗期间未监测血压及精神症状。

  不良反应发生

  高血压:治疗第8个月时,患者自测血压波动于160-180/95-110mmHg,伴头晕、心悸。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小时平均血压158/96mmHg,诊断为药物性高血压。

  精神症状:治疗第10个月,家属发现患者性格改变,表现为易怒、多疑,夜间失眠,偶发幻听。精神评估显示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45分,提示中度精神症状。

  处理经过

  停药与换药:立即停用卡麦角林,换用溴隐亭1.25mg/日控制泌乳素水平。

  降压治疗:联合氨氯地平5mg/日及厄贝沙坦150mg/日,血压逐渐降至130/80mmHg。

  抗精神病治疗:奥氮平5mg/日起始,2周后加量至10mg/日,精神症状逐渐缓解,BPRS评分降至28分。

  随访:停药后6个月,患者血压稳定,精神症状消失,泌乳素水平维持于30μg/L。

  机制分析

  卡麦角林作为长效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可能通过以下机制诱发不良反应:

  高血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抑制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受体下调,引发反射性血压升高。

  精神症状:卡麦角林可打破多巴胺-5-羟色胺平衡,诱发幻觉、妄想等症状,尤其在垂体瘤患者中,肿瘤占位效应可能加剧神经敏感性。

  本例患者的精神症状发生率与文献报道一致:长期使用卡麦角林的精神分裂症样障碍风险增加。此外,卡麦角林的半衰期长达63-110小时,药物残留可能持续14天,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国内虽未批准其用于回奶,但海外代购现象普遍,需警惕超适应症用药风险。

  卡麦角林治疗垂体泌乳素瘤时,需定期监测血压、精神症状及心脏超声。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停药并换用溴隐亭,同时联合降压及抗精神病治疗。

卡麦角林.pn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