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rvalumab度伐利尤单抗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或后线治疗还有意义吗?哪些患者效果更好?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无 EGFR 酪氨酸激酶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LK) 遗传畸变 (EGFR-/ALK-)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标准治疗,但治疗具有 EGFR 突变或 ALK 重排 (EGFR+/ALK+) 的患者效果如何?一项研究评估了 durvalumab(抗 PD-L1)治疗EGFR/ALK 状态和 PD-L1 肿瘤表达情况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研究纳入患有年满 18 岁患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并在接受至少两种既往全身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包括铂类化疗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
队列 1 中的患者患有 EGFR+/ALK+ 非小细胞肺癌,其中≤25%的肿瘤细胞具有 PD-L1 表达。
队列 2 和 3 中的患者患有 EGFR-/ALK- 非小细胞肺癌;
队列 2 包括≤25%的肿瘤细胞具有 PD-L1 表达的患者,
队列 3 包括≥90% 的肿瘤细胞具有 PD-L1 表达的患者。
患者每 2 周通过静脉输注接受一次 Durvalumab度伐利尤单抗(10 mg/kg),持续长达 12 个月。
主要终点是 PD-L1 肿瘤表达增加的患者比例(定义为队列 1 和 2 中≥25% 的肿瘤细胞,以及队列 3 中≥90% 的肿瘤细胞)达到客观反应。
444 名患者入组并接受了 durvalumab:第 1 组 111 名,第 2 组 265 名,第 3 组 68 名。
在至少 25% 的肿瘤细胞表达 PD-L1 的患者中每个独立中央审查可评估客观反应,
队列 1 的 74 名患者中有 9 名(12.2%,95% CI 5.7-21.8)达到了客观反应;
队列2中的146位患者中有24 名(16.4%,10 .8-23.5)达到了客观反应;
队列3中,68位患者中的21位(30.9%, 20.2-43.3)达到了客观反应。
Durvalumab度伐利尤单抗最常见的3 级或 4 级不良事件是肺炎,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腹泻、输液相关反应、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呕吐和疲劳。
Durvalumab度伐利尤单抗最常见的严重不良事件是肺炎、疲劳和输液相关反应。
在晚期和大量预处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ALK- 非小细胞肺癌(队列 2 和 3)达到缓解的患者比例高于 EGFR+/ALK+ 非小细胞肺癌(队列 1)患者。Durvalumab度伐利尤单抗在 EGFR+非小细胞肺癌≥ 25% 的肿瘤细胞 PD-L1 表达的患者中的临床活性令人鼓舞。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具体处理办法还是要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进行处理。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