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2020年更新的中国版肝癌诊疗指南,加了哪些新药及组合疗法?
一线方案:新增多种药物
常规一线用药一直是索拉菲尼和乐伐替尼占据比较大的比重,而本次指南更新最大的亮点就是,新增了多种明星药物和联合方案,比如新增了多纳非尼、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等。
红色边框为新增治疗方案
T A方案_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方案
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方案(T A),研究结果显示,与索拉非尼单药相比,T A方案使患者死亡风险相对下降了42%(HR=0.58,P<0.0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提升为6.8个月(索拉非尼组为4.3个月),T A组患者12个月生存率,达到67.2%。
仑伐替尼联合K药可瑞达
除了T A,目前还有仑伐替尼联合可瑞达。前段时间2020ASCO年会更新的最新研究数据:ORR高达46%,中位OS达到史无前例的22.0个月,中位PFS高达9.3个月,CR达11%。
仑伐替尼联合O药也同样被推荐为肝癌一线治疗方案,结果显示,根据mRECIST评估,总的ORR为76.7%,DCR为96.7%,临床获益率为83.3%。
根据CSCO肝癌最新指南来看,目前HCC患者的全身系统治疗可选择I级专家推荐的索拉非尼、奥沙利铂为主的系统化疗、仑伐替尼以及T
A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II级和III的专家推荐也同样可作为选择。总的来说,对于预后相对较差的晚期HCC患者,联合治疗能够带来有临床意义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改善。
二线方案:双免疫显威力
红色边框为新增治疗方案
阿帕替尼
以往肝癌的二线治疗一般只有瑞戈非尼,本次I级专家推荐增加的阿帕替尼,对于既往经索拉非尼或/和系统性化疗治疗后进展或不耐受的晚期肝癌患者,使用阿帕替尼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阿帕替尼组的中位OS明显优于安慰剂组,为8.7 vs 6.8个月(P=0.0476),降低了21%的死亡风险(HR 0.785),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
卡瑞利珠单抗
卡瑞利珠单抗(SHR-1210研究)是专门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的药物(纳入的HBV患者比例高达 83.9%)。
今年3月卡瑞利珠单抗正式获批用于肝癌领域的二线治疗,这也是首个获批肝癌适应症的国产 PD-1抑制剂。
另外,指南更新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作为III级专家推荐为肝癌一线治疗方式,初步显示具有良好有效性,是晚期肝癌患者一个未来可期的一个治疗新选择。
肝癌二线治疗新增——纳武单抗 伊匹单抗(O Y)
这次指南更新的另一个亮点,就是II级专家推荐增加的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的双免疫治疗。
结果显示,经过至少28个月的随访,有33%的患者对免疫联合治疗有反应,且无论PD-L1表达水平如何,患者都能在临床获得受益。2020年3月11日美国FDA已加速批准纳武利尤单抗 伊匹木单抗用于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HCC患者,NCCN指南也因此将O Y纳入肝癌二线治疗方案中。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